「宣揚新政於關中百姓」、「爭奪民心」,用後世的話說,其實就是輿論戰。
輿論戰該怎麼打?古今中外,無非也就那麼幾個辦法,不過後世的一些輿論戰辦法,限於時代局限性的緣故,是無法移植用於當今的,比如利用報章雜誌、媒體等做宣傳的方式,此時顯然是沒辦法效仿的,放到眼下來講,最適合、亦是最簡單,同時也是最有利於傳播的辦法,大致有兩個,一個便是如蒲茂未篡權前,孟朗為給他增長人氣而用的那個方法一樣,即編造童謠,另一個則是利用今人極其相信讖緯預言的這個特點,從時下流行的諸多讖緯書中,尋找出合乎定西,換言之,也就是說,找出能夠牽強附會到定西身上的語句,然後再廣做傳播。
前者不必多說,羊髦、張龜等皆學問之士,編造幾首童謠,把定西諸項新政的內容用淺顯的文字寫進去,打個比方,就像莘邇原本時空後世李自成起義之時的那句民謠「闖王來了不納糧」之類,既闡明新政的主旨,又起到鼓動人心之用,簡直是輕而易舉,後者其實也不難。
張龜當場就想到了當今最有影響力的讖緯書之一《龍龜符》中的一句:「聖人出西方」。「西方」者,定西可不就是在西邊麼?「聖人」者,古賢如孔夫子,固為聖人,但聖人並不是單指賢人的,君主同樣也可被稱聖人,《禮記》中就有云:聖人南面而治天下,必自人道始矣。
聽完了羊髦建議提出的這兩個輿論戰辦法,莘邇摸着短髭,滿意地笑道:「士道,你不掌情報事務,真是屈才!」顧問張龜,笑道,「長齡,卿覺得此二策何如?」
張龜亦是讚嘆,說道:「士道的這兩個辦法,誠然上佳。」
「好,此事就交你去辦。」
童謠好編、讖緯書中可用的言語也好找,而如何才能把之傳播到關中去?只靠「進攻天水郡」的部隊明顯是不足用的,說到底,這還得靠張龜手下的那些關中細作。
張龜應道:「諾。」問莘邇,說道,「明公,此事牽涉重大,一定程度上,很可能會極大地關係到關中、河北等地民心的歸向,不知明公對此,可否還有交代?」
「長齡,你辦事,我放心,沒什麼交代的了。」莘邇頓了下,又說道,「唯有兩點,你需注意。」
張龜問道:「敢問明公,是哪兩點?」
「童謠的用語一定要易懂,用詞一定要用白話、俗話,半個文縐縐的字都不要用,我隴地的方言也不要用,關中的方言倒是可用之,而且每首童謠的篇幅最好不長,越短越好,三兩句即可,……文字需得淺顯,然而為便傳播,句與句間,則要押韻,務必做到朗朗上口。」
「是。」
「這是第一點。第二點是,從讖緯書中尋到的語句,不可太過牽強,至少要像模像樣,如你適才說的那句『聖人出西方』,這樣的才可以用,……也不一定只宣揚大王,明君豈可無賢相、名將為輔?」莘邇看了一看張龜,頓了兩頓,說道,「你說對不對,長齡?這個、這個,我定西朝中的文武重臣,如有合乎讖緯書中言辭所語者,卿亦可盡擇出來,使流傳之。」
——莘邇交代的頭一點,看似廢話,既為用於民間傳播的童謠,文字當然需要粗淺通俗,難道這還需要叮囑麼?實際上,還真需要叮囑。通過童謠來幫當政者、或地方長吏宣揚美名的風氣,可以追溯到前代秦朝時期,特別是前代秦朝的中後期,隨着清談的興起,隨着士人們逐漸掌控住了社會的輿論,這類的謠言尤其層出不窮,但是此類謠言,卻並非儘是百姓所歌,的確有部分民間自發而歌的,同時亦有不少是幫閒文人為主子們所作的阿諛拍馬之辭,這類阿諛拍馬的童謠,大多是文縐縐的,引經據典,老百姓可能連是什麼意思都根本聽不懂。
第一點,張龜明白莘邇之所以交代的原因,對莘邇提出的第二點,他更是心領神會,立即應道:「明公放心,龜今天回去以後,就立刻下令,命掾吏把流行於市井間的所有讖緯之書,統統地都給龜搜集過來,龜必逐本、逐頁,細細閱看,凡可取者,定會悉數揀出。」
說到這裏,張龜忽然抿嘴一笑。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:https://hkm.21zw.net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