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狠人正文第四百零四章降職確實如眾人所料,郭致遠把這件事鬧得這麼大,陳子貞就算有心想幫他遮掩也遮掩不住,只得如實向朝廷匯報,其實即使陳子貞不向朝廷匯報,朱恭枵也不會善罷甘休,當代周王朱肅溱在聽了寶貝兒子一通哭訴後勃然大怒,親自跑去京城向萬曆皇帝告御狀!
此時東林黨人已經漸漸從「乙巳京察」和浙黨的黨爭中恢復了元氣,在朝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,就連接替李廷機任首輔的葉向高也偏向東林黨人,這個時候的東林黨人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嚴重排他的政黨,任何非東林黨人只要被他們抓住辮子都會遭到他們的瘋狂攻擊,現在郭致遠做出這麼膽大妄為的事,東林黨人自然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,彈劾他的奏摺如雪片般飛到萬曆皇帝的案頭!
萬曆皇帝一聽此事也是雷霆震怒,氣得當場拍了桌子,把案頭上的奏摺掃落一地,怒不可遏道:「這個郭致遠太無法無天了,他眼裏還有朕嗎?還有朝廷嗎?簡直是罪該萬死!……」
那些對郭致遠印象還不錯的大臣也不好幫郭致遠說話了,郭致遠連綁架周王世子這種大逆不道的事都做出來了,這個時候還幫他說話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?所以朝堂上對此事的態度幾乎是一面倒的,就是一定要嚴厲處置郭致遠!
不過在如何處置郭致遠這件事上群臣卻起了分歧,東林黨人的意見是直接將郭致遠按叛黨論處,派大軍去東蕃,將郭致遠緝拿回京城下獄治罪!
而溫和派的大臣則認為郭致遠此舉雖然有些膽大妄為,但直接按叛黨論處似乎有些過了,畢竟郭致遠並沒有公然造反,而且更關鍵的是如今朝廷國庫空虛,根本沒有能力發動一起大規模的平叛戰役,派去大軍去東蕃風險太高,若是打贏了還好說,若是打輸了呢,那不就更打臉了嗎?
當然後面的話沒人敢當着萬曆皇帝的面說出來,主持兵部的幾位大臣只是說調動大軍不易,朝廷還欠着大批軍餉沒發呢,能夠不動兵戈還是儘量不動的好。
這下輪到萬曆皇帝頭疼了,現在的他已經不復當初發動「三大征」時的雄心勃勃了,他只想當個太平皇帝,能不搞事情儘量不搞事情,看着殿下爭論不休的群臣,他有些疲憊地敲了敲額頭,這個該死的郭致遠怎麼就不能安分一點呢,朕已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,你幹嘛非要逼朕呢?
此時內閣無人,萬曆皇帝能夠倚重的就只有首輔葉向高了,所以只能把目光投向他,拖長音調問道:「葉愛卿,你意下如何啊?該如何處置此事啊?……」
葉向高雖然偏向東林黨人,但是他此時一人主持內閣,等於一個人要干好幾個人的事,也被繁雜的朝政事務搞得精疲力竭,所以不像東林黨人那樣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,知道此時的明朝已經是一堵到處漏風的牆,能夠維持這堵牆不倒已經是極限了,根本沒有能力派出大軍去東蕃。
葉向高本身是福建人,雖然已經離開家鄉多年,但是通過家鄉親友的書信往來對郭致遠這個人還是有些了解的,方才朝堂上一面倒地譴責郭致遠大逆不道,他也不好幫郭致遠說話,現在萬曆皇帝點了他名,他也不好不發表意見了,站出來道:「啟奏聖上,老臣以為郭致遠確實膽大妄為,公然綁架皇室宗親,不懲戒不足以正朝綱,但若說他有反叛之心,卻也未必,這些年東蕃一直按時向朝廷繳納稅銀,而且其父郭正域向來忠君體國,如今也在東蕃,絕不可能坐視其子行反叛之事,如今國庫空虛,確實不宜輕動兵戈,不若下旨將其降職,令其進京反省,再遣一能臣前往東蕃接替其任東蕃知府,觀其反應,若是郭致遠不肯接旨,則說明其確有反叛之心,到時再論出兵平叛之事不遲……」
萬曆皇帝一聽眼睛就亮了,他還惦記着東蕃每年上貢的二十萬兩稅銀呢,要是郭致遠真的反了,朝廷不就少了一條財路?將郭致遠降職,削了他的權,只要郭致遠肯來京城,就不怕他能翻天了,再派個能幹的大臣去接替他的位子,慢慢將東蕃掌控回朝廷手中,豈不是更好?
想到這裏,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