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陰,中城。
隨着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實施,四時宮的內外最近擴建、新起了幾座配套的官寺。
主要有四座。
宮內的兩座,一個是在原先王國典書令等官的官廨基礎上建起的內史省(中書省),一個是在原先的王國常侍等官的官廨基礎上建起的黃門省(門下省)。
宮外近處的兩座,一個是由原先的隴州牧府改造而成的「中台」,也就是「三省」中的「尚書省」,一個則是專門另起爐灶,給莘邇新建的理政辦公之所。
莘邇的主要官、爵現下有三個:錄中台(尚書)事、征虜將軍、建康侯。
建康侯不說,爵是爵,官是官,爵位再貴,不掌權柄,不很需要專門的辦公地方,莘邇家現即是建康侯府。征虜將軍是有專門的辦公場所的,即早先莘邇的輔國將軍府,如今之徵虜將軍府,但將軍府,顧名思義,乃是用來料理軍務方面諸事的,因此「錄中台事」此職,卻是需得別有理政之地,左氏遂特地下旨,在中台東邊的不遠處,買了些民房,建成了這座官廨。
之所以把之建在中台邊上,緣由「錄中台事」管的就是中台就這一攤,兩座官廨離得近些,既方便了中台的官員向莘邇請示、匯報,也方便了莘邇能夠隨時召中台官員詢問政情。
這座官廨剛建成不久,要說是有名字的,然因了莘邇如今的「權勢滔天」,谷陰的士民卻不呼其名,而將之稱為「莘公府」。數日前,莘邇帶着大批的屬吏、隨員,才搬進來。
因與中台相距甚近,站在中台的樓閣上,都能夠看到其外、其內的一些場景,甚至可以聽到那邊的聲音。
六月初的這天,頂着炎炎夏日,中台令麴爽揮汗如雨,拾階而上,輕車熟路地登上了中台聽事堂後的閣樓,扶住朱漆的欄杆,他掂起腳尖,用勁地往東邊的這座所謂的「莘公府」瞅去。
一眼看到,莘公府門前高大的桓表外,筆直的石板巷道上,如同長龍也似的,排着何止數十上百輛的各類車輛,有簡便的軺車,有風雅的牛車,亦有端肅的正式官車,其間且夾雜着馬、肩輿等諸種的出行工具,總之,五花八門,形色多樣。在車、馬、肩輿上,或者旁邊,頂着日頭,沐着熱風,坐滿、站滿了人,有的穿着夏季該穿的紅色官服,有的幘巾大衭而已,或有那更加名士姿態的,大約是不耐炎熱,索性脫去了外衣,光個膀子,拿着蒲扇搖個不休。
這些人等,都是等待莘邇接見,來向莘邇匯報、請示政務的各個官廨的吏員,那些車、馬、肩輿,自便是他們分別乘坐的交通工具。
大家都在谷陰為官,抬頭不見低頭見,彼此大多相識,而且其中的世家子弟們,有的互相之間,還是少小為友,等待進府的空當,無事之下,少不了,你一言,我一語的聊些閒話,縱是都壓低了聲音,匯聚一處,卻也是一股不小的聲浪,傳到了中台樓閣上麴爽的耳中。
看着這熱鬧的場景,聽着那嘈雜的聲響,麴爽回頭,瞧了眼自家的府內。
中台是早前的牧府,佔地甚廣,比莘公府要大得多,但此刻,府外門可羅雀,偌大的府內亦冷冷清清,偶見有府中官吏出來,也是隻影單行,卻是半分也無法與莘公府的興盛情狀相比。
莘邇在他出任中台令後,於孫衍、羊髦、黃榮、張渾、陳蓀等的聯名推舉下,就任「錄中台事」時,他手下一人,勸他乾脆辭了中台令,免得受莘邇制約的話語,油然於這時重新浮現,麴爽滿是手汗的雙手,下意識地攥緊欄杆,懊悔地嘆了口氣。
他身後一人問道:「明公,緣何無故喟嘆?」
這人年三十餘,相貌俊美,唯是頭大,整個的身形看不起來略不協調,不是別人,正是麴爽的心腹衛泰。衛泰與麴爽是老鄉,家也在西平,他跟隨麴爽已有十餘年了,初入仕就是應麴爽之辟,前在麴爽帳下做諮議參軍,田居升遷為唐興太守後,他繼任長史之職,現任都官郎,是中台刑部都官司的主事。都官,是刑部的四司之一,其職為管理俘虜、奴隸的簿錄,給以衣糧醫藥,並審理其訴訟事件。換言之,都官司,主要管的是與俘虜有關的刑獄這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:https://hkm.21zw.net/